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阮郎归 ·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诗集

注解

耒(lěi)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四卷本甲集作“耒阳道中”。
耒阳:县名,宋属衡州,即今湖南耒阳。
张处父:未详。据下阕云云,疑亦与稼轩在山东同时举兵反抗金朝统治者。
推官:州郡所属的助理官员,常主军事。
灯火:四卷本作“风雨”。
数家村:几户人家的村落。宋·王安石《即事》:“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潇湘:湖南省的潇水和湘江,这里指湖南。
潇湘逢故人:语出南朝梁·柳恽《江南曲》:“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羽扇纶(guān)巾:魏晋时代“儒将”的服饰。明·王圻、王思义《三才图会》:“诸葛巾,一名纶巾,诸葛武侯尝服纶巾,执羽扇,指挥军事。”纶巾,有青丝带的帽子。
鞍马尘:指驰骋战马。
憔悴:指衰老。
儒冠:读书人戴的帽子,指代书生。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身,自己。

简介

淳熙六年至七年(公元1179年~公元1180年),辛稼轩正在湖南安抚使任上。一次,在湖南耒阳道上,遇到了故友张处父,倾盖相接,把襟话旧,写下了这首词。词的上阕写景,描写他乡遇故人的具体环境,透露出作者的凄凉处境和忧愤心情。词的下阕写情,描写他在故人面前倾吐表情,表现了他的内心矛盾和痛苦。词短情长,感情真挚朴实。

佳句

暂无内容

翻译

山前灯火闪烁,快到黄昏,山头上飘来飘去的是朵朵浮云。鹧鸪声响起的地方住着数户山村人家,我在冷清的潇湘道上喜逢故人。
少年时也曾手执羽扇,头戴纶巾,风度潇洒镇定自若地指挥千军万马与敌鏖战。如今虽然憔悴落魄,但我要像宋玉那样作《招魂》赋招回失去的灵魂,自古以来书生多是无用之辈,读书多反而误了自身。

评价

暂无内容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