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蝶恋花 · 京口得乡书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回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诗集

注解

蝶恋花: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宋晏同叔词采梁简文帝乐府《东飞伯劳歌》中“翻阶蛱蝶恋花情”句改今名。《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太平乐府》注“双调”,赵德鳞词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冯正中词有“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句,名《黄金缕》。赵德鳞词有“不卷珠帘,人在深深院”句,名《卷珠帘》。司马才仲词有“夜凉明月生南浦”句,名《明月生南浦》。韩涧泉词有“细雨吹池沼”句,名《细雨吹池沼》。贺方回词名《凤栖梧》,李方舟词名《一箩金》,衷元吉词名《鱼水同欢》,沈会宗词名《转调蝶恋花》。以南唐冯正中《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一作晏同叔词)为正体,此体为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各五句四仄韵,另有变体二种。
“京口得乡书”:吴讷钞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题作“送春”。
京口: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东坡在杭州通判任上,曾到京口(今江苏镇江)。
雨后:《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题作“雨过”。
北固山:龙榆生笺引《清一统志》:“北固山在丹徒县北一里。梁大同十年,帝登望久之,曰:『此岭不足资固守,然于京口实乃壮观。』乃改曰北顾。”又引《元和志》:“下临长江,其势险固,因以为名。”再引《寰宇志》:“山斗入江,三面临水。”
碧琼:喻江水。
青螺髻:状似青螺之发髻,喻北固山。
回首:吴讷钞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皆作“白首”。
拚一醉:茅维《苏集》本作“〔扌弃〕”,龙本作“拚”。刘尚荣按:“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云:‘判,割舍之辞,亦甘愿之辞,自宋以后多用“□”字或“拚”字,而唐人则多用“判”字,亦有写作“〔扌弃〕”者。此殆从“□”字之形演变而成者也。’”张说甚当,录以备考。

简介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苏东坡出任杭州通判,他和故乡亲友的联系全靠江船通邮,熙宁六年(1073年)腊月,东坡受转运司之命赴常、润、苏、秀等州赈灾救济。次年,即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春,东坡在润州京口收到家乡来的一封书信,信中殷勤致意,询问归期,东坡的思乡之情便难以抑制了,在身为宦游之人身不由己的痛苦下,作了这首词。
这首词通过对比、反衬等艺术手法,层层递进的写出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该词上阕描写北固山雨后清丽的景色,表现出作者客游在外难以排遣的幽怨。下阕描写作者有家难回,藉酒浇愁却又难以解忧的愁怀,表现了作者身在异乡的孤寂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全词语意沉痛,风格深沉凝重,情意缠绵,极富艺术感染力。

佳句

  •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

翻译

雨后春天的景色更加青翠美丽。只有那远离故乡的人,深沉的愁恨总洗不去。北固山下三面都是水。弧形的江面,仿佛是碧玉梳子,苍翠的山峰,好像是美人的发髻。
万里外的家乡来了一封信,问我哪年真的能回去?我只有回头拼命喝酒,送春归去,春风倒还多情,抹去我的行行泪涕。

评价

暂无内容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