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诗集

注解

塞上:指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边塞。
雪净:冰雪消融。
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胡是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
牧马还:牧马归来。一说指敌人被击退。牧马,放马。西北部民族以放牧为生。
羌(qiāng)笛:羌族管乐器。
戍楼:报警的烽火楼。
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简介

《塞上听吹笛》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此诗用明快秀丽的基调和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安详、恬静的一面。诗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戍边之志与思乡之情有机地联系起来,统一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全诗含有思乡的情调但并不低沉,表达了盛唐时期的豪情,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佳句

  •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翻译

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
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落》飘向何处?笛声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评价

《唐诗正声》:吴逸一评:因「牧马还」而有此笛声,摹写得妙。
《唐诗训解》:此篇却似中唐。
《唐诗解》:落梅足起游客之思,故闻笛者每兴味。
《唐诗摘钞》:「间」读作「闲」始妙。因大雪胡马远去,故戍楼得闲,二语始唤应有情。同用落梅事,太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是直说硬说,此二句是婉说巧说,彼老此趣。
《历代诗发》:闻笛用落梅,如《子夜歌》之喻莲子已成习套,而供奉、常侍诗至今犹新脆,固其气厚,亦洗發不同也。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