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诗集

暂无内容

注解

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刘郎:指汉武帝。秋风客:犹言悲秋之人。汉武帝曾作《秋风辞》,有句云:“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夜闻马嘶:传说汉武帝的魂魄出入汉宫,有人曾在夜中听到他坐骑的嘶鸣。
桂树悬秋香:八月景象。秋香:指桂花的芳香。
三十六宫:张衡《西京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土花:苔藓。
东关:车出长安东门,故云东关。酸风:令人心酸落泪之风。
将:与,伴随。汉月:汉朝时的明月。
君:指汉家君主,特指汉武帝刘彻。铅水:比喻铜人所落的眼泪,含有心情沉重的意思。
衰兰送客:秋兰已老,故称衰兰。客指铜人。咸阳:秦都城名,汉改为渭城县,离长安不远,故代指长安。咸阳道:此指长安城外的道路。
天若有情天亦老:意为面对如此兴亡盛衰的变化,天如果有人的情感,也会因为常常伤感而衰老。
独出:一说应作“独去”。
渭城:秦都咸阳,代指长安。波声:指渭水的波涛声。渭城在渭水北岸。

简介

此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因病辞职由京师长安赴洛阳途中所作的一首诗。诗人借金铜仙人辞汉的史事,来抒发兴亡之感、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全诗设想奇特,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鲜明,而又变幻多姿;词句奇峭,而又妥帖绵密。此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是李贺的代表作品之一。特别是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已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

佳句

  •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翻译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里埋葬的刘郎,好像秋风过客匆匆而逝。
夜里曾听到他的神马嘶鸣,天亮却杳无踪迹。
画栏旁边棵棵桂树,依然散发着深秋的香气。
长安城的三十六宫,如今却是一片苔藓碧绿。
魏国官员驱车载运铜人,直向千里外的异地。
刚刚走出长安东门,寒风直射铜人的眼珠里。
只有那朝夕相处的汉月,伴随铜人走出官邸。
怀念起往日的君主,铜人流下如铅水的泪滴。
枯衰的兰草为远客送别,在通向咸阳的古道。
上天如果有感情,也会因为悲伤而变得衰老。
独出长安的盘儿,在荒凉的月色下孤独影渺。
眼看着长安渐渐远去,渭水波声也越来越小。

评价

司马光《温公续诗话》:李长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以为奇绝无对。曼卿对“月如无恨月常圆”,人以为劲敌。
何汶《竹庄诗话》:《梁魏录》云:李贺歌造语奇特,首云“茂陵刘郎秋风客”,指汉武帝言也。又云“魏官牵车指千里”,此言魏明遣人迁金铜仙人予邺也。又云“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此语尤警拔,非拨去笔墨畦径,安能及此!
高棅《唐诗品汇》:杜牧之云:此篇求取情状,绝去笔墨畦径。刘云:此意思非长古不能赋,古今无此神妙。神凝意黯,不觉铜仙能言。奇事奇语不在言。读至“三十六宫上花碧”,铜人堕泪已信。末后三句可为断肠,后来作者无此沉着,亦不忍极言其妙。
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词家妙语(“天若有情”句下)。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董懋策曰:古今奇语。
王夫之《唐诗评选》:寄意好,不无稚子气,而神骏已千里矣。
黄周星《唐诗快》:徽号甚妙,使汉化闻之,亦当哑然失笑(首句下)。老天有情,亦当潸然泪下。何但仙人(“天若有情”句下)。
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仙笔(末句下)。
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本是铜人离却汉宫花木而去,却以衰兰送客为词,盖反言之。又铜人本无知觉,因迁徙而潸然泪下,是无情者变为有情,况本有情者乎?长吉以“天若有情天亦老”反衬出之,则有情之物见铜仙下泪,其情更何如耶?至于既出宫门,所携而俱往者,唯盘而已;所随行而见莒,唯月时已。因情绪之荒凉,而月色亦觉为之荒凉。及乎离渭城渐远,则渭水波声亦渐不闻。一路情景,更不堪言矣(末四句下)!司马温公《诗话》:“李长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奇绝无对,石曼卿对‘月如无恨月常圆’,人以为勍敌。”琦细玩二语,终有自然、勉强之别,未可同例而称矣。
张文荪《唐贤清雅集》:泪如铅水,切铜人精妙。大放厥词,忽然收作,余音袅袅尚飘空。
史承豫《唐贤小三昧集》:此首章法正显,结得渺然无际,令人神会于笔墨之外。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悲凉深婉。吴北江:“天若有情”句,古今兴亡之感,写来特别痛切,“月如无恨”句,义蕴甚浅,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也。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