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摊破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诗集

注解

摊破浣溪沙:词牌名。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菡萏:荷花的别称。
西风愁起: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
鸡塞:《汉书·匈奴传》:「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颜师古注:「在朔方浑县西北。」今陕西省横山县西。《后汉书·和帝纪》:「窦宪出鸡鹿塞」,简称鸡塞。亦作鸡禄山。《花间集·卷八·〈孙光宪·定西番〉》:「鸡禄山前游骑。」这里泛指边塞。
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吹彻:意谓吹到最后一曲。笙以吹久而含润,故云「寒」。唐·元稹《连昌宫词》:「逡巡大遍凉州彻」,「大遍」有几十段。后主《玉楼春》:「重按霓裳歌遍彻」,可以参证。
玉笙寒:玉笙以铜质簧片发声,遇冷则音声不畅,需要加热,叫暖笙。
倚:明·吕远本作「寄」,《读词偶得》曾采用之。但「寄」字虽好,文意比较晦,今仍从《花庵词选》与通行本、作「倚」。

简介

此词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写人抒情。写景从西风残荷的画面写起,以韶光憔悴在加重,更见秋景不堪;写人从思妇怀人写起,梦回而感鸡塞征夫之遥远,倚栏而更见凄凉。全词纯用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清新,格调委婉,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佳句

  •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翻译

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评价

王国维《人间词话》: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荆公尝问山谷曰:「江南词何者最好?」山谷以「一江春水向东流」为对。荆公曰: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为妙。冯延巳对中主语,极推重「小楼」七字,谓胜于己作。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南唐中宗《出花子》云:「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沉之至,郁之至,凄然欲绝。后主虽善言情,辛不能出其右之。
王闿运《湘绮楼词选》:选声配色,恰是词语。
黄苏《蓼园词选》:按「细雨梦回」二句,意兴清幽,自系名句。结尾「倚阑干」三字,亦有说不尽之意。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不仅十分贴切地描绘了深秋的景色,也含蓄地表达出人物的心情,具有情景相生的艺术效果。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