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鹧鸪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诗集

暂无内容

注解

戏:嬉戏。
烟芜:烟雾弥漫的荒地。
锦翼齐:彩色的羽毛整齐。
品流:等级,类别。
雨昏:下雨天空阴沉。
青草湖:又名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
黄陵庙:祭祀娥皇、女英的庙。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从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是为黄陵庙。
游子:离家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乍(zhà)闻:刚听到。
征袖:指游子的衣袖。征,远行。
翠眉:古时女子用螺黛(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画的眉。
湘江阔:宽阔的湘江。湘江,长江支流,在今湖南省。
苦竹:竹的一种,笋味苦。
日向:一作「春日」。

简介

这首咏物诗描绘了鹧鸪的外形和声音,表达游子的凄苦和强烈思归之情。诗人紧紧把握住人和鹧鸪在感情上的联系,咏鹧鸪而重在传神韵,使人和鹧鸪融为一体,构思精妙缜密,深得读者好评,作者也因此诗而时誉远播,人称「郑鹧鸪」。

佳句

  •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翻译

温暖时节鹧鸪在平野嬉戏彩翼同齐,它品流之高形体之美可以接近山鸡。
黄昏时烟雨中从青草湖边迅疾飞过,落花时节躲在凄冷的黄陵庙里哭啼。
这悲鸣声游子乍听禁不住泪湿衣袖,佳人刚一唱起鹧鸪曲就已翠眉频低。
湘江水面广阔鹧鸪的叫声相呼相应,它们栖息在苦竹深处红日已经偏西。

评价

《韵语阳秋》:许浑《韶州夜宴》诗云:「鹳鹆未知狂客醉、鹧鸪先听美人歌。」《听歌鹧鸪诃》云:「南国多情多艳词,鹧鸪清怨绕梁飞。」又有《听吹鹧鸪》一绝,知其为当时新声,而未知其所以。及观……郑谷亦有「佳人才唱翠眉低」之句,而继之以「相呼相应湘江阔」,则知《鹧鸪曲》效鹧鸪之声,故能使鸟相呼矣。
《对床夜语》:郑谷《鹧鸪》诗云:「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不用「钩辀」、「格磔」等字,而鹧鸪之意自见,善咏物者也。
《瀛奎律髓》:郑都官谷因此诗,俗遂称之曰「郑鹧鸪」。
《雪涛小书》:大凡诗句,要有巧心,盖诗不嫌巧,只要巧得入妙。如唐人咏《鹧鸪》云:「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频唱翠眉低」……此等语,难具述,大都由巧入妙。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咏物之诗,妙在别入外意,而不失摹写之巧。若郑谷之《鹧鸪》、崔珏之《鸳鸯》、罗邺之《牡丹》、罗隐之《梅花》,极灵极变,开宋元几许法门!
《五朝诗善鸣集》:《鹧鸪》词应推第一。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咏物诗纯用兴最好,纯用比亦最好,独有纯用赋却不好。何则?诗之为言思也。其出也,必于人之思;其入也,必于人之思。以其出入于人之思,夫是故谓之诗焉,若使不比、不兴,而徒赋一物,则是画工金碧屏障,人其何故睹之而忽悲忽喜?夫特地作诗,而人不悲不喜,然则不如无作,此皆不比,不兴,纯用赋体之过也。相传郑都官当时实以此诗得名,岂非以其「雨昏」、「花落」之两句,然此犹是赋也,我则独爱其「苦竹丛深春日西」之七字,深得比兴之遗也。前解写鹧鸪,后解写闻鹧鸪者。若不分解,岂非庙里啼,江岸又啼耶?故知「花落黄陵」,只是闲写鹧鸪。此七与八,乃是另写一人闻之而身心登时茫然。然后悟咏物诗中,多半是咏人之句,如之何后贤乃更纯作赋体?
《围炉诗话》:诗人措词,颇似禅家下语。禅家问曰:「如何是佛?」非问佛,探其迷悟也;以三身四智对,谓之「韩卢逐兔」,吃棒有分。云门对曰:「干屎橛」,作家语也。刘禹锡之《玄都观》二诗,是作家语。崔珏《鸳鸯》、郑谷《鹧鸪》,死说二物,全无自己,「韩卢逐兔」,吃棒有分者也。咏物非自寄则规讽,郑谷《鹧鸪》、崔珏《鸳鸯》,已失此意,何况(石)曼卿宋人耶!
《唐律偶评》:破题中下「烟芜」二字,敏妙绝人。鹧鸪飞极高,必争山顶,今在平芜之上,只为行不得也。「烟」字与下「雨昏」、「日暮」亦节节贯注,三四即行不得也之意,乃变换作两层做耳,真神笔也。
《唐三体诗评》:守愚游举场十六年,此诗正是下第南游人语也。青草浪高,况复两添新涨,如何可过?三四正画出行不得也。结句一意作两层写耳。体物之极诣。
《唐诗绎》:无一笔呆赋,而渲染有情,神韵欲绝。宜当时诗人称为「郑鹧鸪」也。
《载酒园诗话》:咏物诗惟精切乃佳,如少陵之咏马、咏鹰,虽写生者不能到。至于晚唐,气益靡弱,间于长律中出一二俊语,便嚣然得茗。然八句中率着牵凑,不能全佳,间有形容入俗者。如……郑谷以《鹧鸪》诗得名,里全篇匀净,警句竟不如雍(陶《白鹭》)。如「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不过淡淡写景,未能刻画。黄白山评:郑语正以韵胜,维句反以刻画失之。贺之评倒皆如此!
《寒厅诗话》:诗家点染法,有以物色衬地名者,如郑都官「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是也。
《唐诗快》:后人多拟《四禽言》,作「行不得也哥哥」,故不如「花落黄陵」二句。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三写其所飞之处,四写其所鸣之处,却用「雨昏」「花落」四字,染成一片凄凉景色,为下半首伏案。
《初白庵诗评》:如此咏物,方是摹神。结处与三四意重。
《唐诗成法》:五六借衬,「征袖湿」、「翠眉低」,人自感伤也。七八犹不管人愁只管啼意。此题二首,惟此首匀称。
《唐诗别裁》:咏物诗刻露不如神韵、三四语胜于「钩辀」、「格磔」也。诗家称「郑鹧鸪」以此。
《说诗晬语》:咏物,小小体也。而老杜咏《房武曹胡马》则云:「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德性之调良,俱为传出。郑都官咏《鹧鸪》则云:「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此又以神韵胜也。
《唐诗笺注》:首美其毛羽。「雨昏」、「花落」句与牧之《平雁》诗「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略同,而牧之句似更超脱味胜。
《网师园唐诗笺》:不即不离,却成绝唱(「雨昏青草」联下)。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声影俱出,较胜崔珏《鸳鸯》之作。
《咏物七言律诗偶记》:此诗格固未高,然三四句正见神理。末句「春」字以平声特收,亦关神理也。
《葚原诗说》:咏物,小小体也,而老杜最为擅氏。如郑谷咏鹧鸪则云:「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此以神韵胜。东坡咏尖叉韵诗,偶然游戏,学之恐入于魔。彼胸无寄托,笔无远情,如谢宗可、瞿佑之流,直猜谜语耳。
《瀛奎律髓汇评》:纪昀:「相呼相唤」字复,《本草衍义》引作「相呼相应」,宜从之。
《精选五七言律耐吟集》:三四句一往有远神,耐人百回读。
《小清华园诗谈》:从来咏物之诗,能切者未必能工,能工者未必能精,能精者未必能妙。李建勋「惜花无计又花残……」,切矣而未工也。罗隐「似共东风别有因……」,工矣而未精也。雍陶之「双鹭应怜水满池……」,精矣而未妙也。郑谷之「暖戏烟芜锦翼齐……」,暨杜牧之「金河秋半虏弦开……」,如此等作,斯为能尽其妙耳。
《诗境浅说》:首二句实赋鹧鸪,言平芜春暖,锦翼齐飞,颇似山鸡之文彩。三四句虚咏之,专尚神韵。鹧鸪以湘楚为多,青草湖边,黄陵庙眹,在古色苍茫之地,当雨昏花落之时,适有三两鹧鸪,哀音啼遍。故五六接以游子闻声,而青衫泪湿,佳人按拍,而翠黛愁低也。末句言春尽湘江,斜阳相唤,就题作收束而已。崔珏以《鸳鸯》诗得名,称崔鸳鸯;郑谷以《鹧鸪》诗得名,称郑鹧鸪,故二诗连缀写之,崔写其情致,郑写其神韵,各臻妙境。惟崔诗通体完密,郑都官虽名出崔上,此诗后四句似近率易,逊于催诗,若李群玉之赋鹧鸪,亦专咏其声,又逊于郑作也。李白《越中》诗「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惟有鹧鸪飞」,郑谷《赠歌者》诗「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因其凄音动人,故怀古思乡,易生惆怅也。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