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江楼旧感/ 江楼感旧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诗集

暂无内容

注解

江楼:江边的小楼。
感旧:感念旧友旧事。
思渺(miǎo)然:思绪怅惘。渺然,悠远的样子。
望月:一作「玩月」。
依稀:彷彿、好像。

简介

《江楼旧感》是唐代诗人赵嘏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情味隽永、淡雅洗炼的怀友佳作,抒写了对友人的忆念及独登江楼时的惆怅之情。前二句写诗人夜登江楼,所见只有江天月色。后二句由今思昔,写出风光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感慨。全诗语言淡雅,以景寄情,情感真挚,诗人运笔自如,写旧事则虚实相间,赋予全篇一种空灵神远的艺术美,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隽永的韵味。
在一个清凉寂静的夜晚,诗人独自登上江边的小楼。「独上」,透露出诗人寂寞的心境;「思渺然」三字,又使人彷彿见到他那凝神沉思的情态。这就启逗读者,诗人在夜阑人静的此刻究竟「思」什么呢?对这个问题,诗人并不急于回答。第二句,故意将笔荡开去从容写景,进一层点染「思渺然」的环境气氛。登上江楼,放眼望去,但见清澈如水的月光,倾泻在波光荡漾的江面上,因为江水是流动的,月光就更显得在熠熠闪动。「月光如水」,波柔色浅,宛若有声,静中见动,动愈衬静。诗人由月而望到水,只见月影倒映,恍惚觉得幽深的苍穹在脚下浮涌,意境显得格外幽美恬静。整个世界连同诗人的心,好像都溶化在无边的迷茫恬静的月色水光之中。这一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叠字回环的技巧,一笔包蕴了天地间景物,将江楼夜景写得那么清丽绝俗。这样迷人的景色,一定使人尽情陶醉了吧?然而,诗人却道出了一声声低沉的感喟:「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同来」与第一句「独上」相应,巧妙地暗示了今昔不同的情怀。原来诗人是旧地重游。去年也是这样的良夜,诗人结侣来游,凭栏倚肩,共赏江天明月,那是怎样的欢快!曾几何时,人事蹉跎,昔日伴侣不知已经飘泊何方,而诗人却又辗转只身来到江楼。面对依稀可辨的风物,缕缕怀念和怅惘之情,正无声地啃啮着诗人孤独的心。读到这里,我们才豁然开朗,体味到篇首「思渺然」的深远意蕴,诗人江楼感旧的旨意也就十分清楚了。
短小的绝句律诗,一般不宜写得太实,而应「实则虚之」,这才会有馀情馀味。这首诗,诗人运笔自如,赋予全篇一种空灵神远的艺术美,使读者产生无穷的联想。诗中没有确指登楼的时间是春天还是秋天,去年的另一「望月人」是男还是女,是家人、情人还是友朋,「同来」是指点江山还是互诉情衷,离散是因为世乱飘荡还是情有所阻,这一切都隐藏在诗的背后。读者完全可以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在诗人提供的广阔天空里自由飞翔,充分领略这首小诗的幽韵和醇美。

佳句

  •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翻译

【韵译】
我独自登上江楼不由得思绪万千,眼前月光皎皎如水江水澄莹如天。
那曾与我一起赏月的人啊在哪里?这江这楼这月这水分明如同去年。
【散译】
我独自一人登上江边的小楼,思绪万千。清澈如水的月光倾泻在江面上,月影婆娑;江水汨汨流动,月光熠熠闪烁。放眼望去,水天一色。去年和我一起来此望月的同伴现在在哪里?人事蹉跎,只有风景依稀可辨。

评价

明·李攀龙《唐诗直解》:言独上之时,思同来之友,见水月连天,思去年之景,皆有针线。
明·敖英《唐诗绝句类选》:谢叠山曰:崔护「人面只今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不如此谗意味更悠远。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胡济鼎曰:「独」、「同」二字小巧。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何仲德为平淡体。谢叠翁谓崔护《题城南庄》诗妙,岂若此后二句之有味。然崔诗清雅,赵诗明响,各有好处。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风景依稀」句,缭绕有情,极似盛唐人语。
清·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情景真,不嫌其直。下二句分足上二句。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独上」、「同来」四字,为此诗线索。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唐人绝句,有刻意经营者,有天然成章者。此诗水到渠成,二十八字,一气写出。月明此夜,风景当年,后人之抚今追昔者不能外此。在词家中,唯有「月到旧时明处,与谁同倚阑干」句,与此诗意境相似。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