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易水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诗集

注解

易水:河流名,在今河北省易县,当时为燕国的南界。
萧萧:秋天的风声。
兮:语气助词。
壮士:在这里指荆轲。

简介

《易水歌》一作《渡易水歌》,是战国时期荆轲将为燕太子丹去秦国刺杀秦王在易水饯别之际所作的一首楚辞。这首辞前句通过描写秋风萧瑟、易水寒冽,一上一下极天地愁惨之状,渲染了苍凉悲壮的肃杀气氛,渗透出歌者激越澎湃的感情。後句表现主人公大义凛然、义无反顾、抱定必死决心深入虎穴的献身精神。全辞语言简洁、直白,情景交融。

佳句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翻译

北风萧萧易水森寒,壮士一去再不回返。 

评价

唐士雅:惜哉剑术之疏而奇功遂不成,令千载而下英雄为之短气。朱子谓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特其词悲壮有足关者。
沈归愚:至今读之,犹存变徵之声。
张玉谷:竟说一去不还,壮在此,悲亦在此。全妙在上句写景,助得声势起,故读之愈觉悲壮。
锺退谷:「风萧萧」一语凄苦难读。
胡元瑞:《易水歌》仅十数言,而凄婉激烈,风骨情景,种种具备。亘千载下,复欲二语,不可得。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