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焚书坑

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诗集

注解

焚书坑:秦始皇焚烧诗书之地,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的骊山上。
竹帛:代指书籍。
烟消:指把书籍烧光。
帝业:皇帝的事业。这里指秦始皇统治天下,巩固统治地位的事业。
虚:空虚。
关河:代指险固的地理形势。关,函谷关;河,黄河。
空锁:白白地扼守着。
祖龙居:秦始皇的故居,指咸阳。祖龙,代指秦始皇。
山东:崤函之东。一说指太行山之东,即为秦始皇所灭的六国旧有之地。
刘项:刘邦和项羽,秦末两支主要农民起义军的领袖。
原来:亦有写作「元来」者。
不读书:刘邦年青时是市井无赖,项羽年青时习武,两人都没读多少书。

简介

这首七绝的首句以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史实作为切入点,明叙暗议,用略带夸张的手法揭示了焚书与亡国之间的矛盾。次句紧承首句,又从另一角度揭示秦王朝灭亡的教训,有利天险也不能守住基业。第三句在点题的同时,进一步对焚书一事做出了评判。最后一句以议论结尾,借刘邦、项羽二人不读书之史实抒发感慨。这首诗以史家笔法,独辟蹊径,把「焚书」与「亡国」看似不相关的事情联系到一起,层层推进,自然圆转,言辞夸张,言他人所未言,巧妙的讽刺了秦始皇焚书的荒唐行为。

佳句

  • 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翻译

燃烧竹帛的青烟散尽帝业也化而为虚,函谷关和黄河白白护卫着始皇帝所居。
焚书坑内的灰烬未冷山东已发生暴乱,灭亡秦国的刘邦和项羽原本并不读书。

评价

谢榛《四溟诗话》:咏史宜明白断案,章碣曰:「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此孰不知耶?
《诗薮》:「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年年点检人间事,只有春风不世情」、「世间甲子须臾事,逄著仙人莫看棋」、「虽然万里连云际,争似尧阶三尺高」、「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皆仅去张打油一间,而当时以为工,后世亦亟称之,此诗所以难言。
《唐诗绝句类选》:近人咏《长城》诗云:「谁知削木为兵者,尽是长城里面人!」又咏《博浪沙》云::如何十二金人外、犹有民间铁未销?」皆从此诗翻出。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讽刺议论,字字可泣鬼神,纲目史断,当退三舍。周珽曰:起句便有擒王之勇。后推其心,不过以读节之儒口议心非,必尽去其书而天下无乱矣;岂知坑灰尚温而山东已乱,灭秦者又是刘、项不读书之人哉!嗟萨……乱不生于读书之辈,乃兆于焚书之时。
吴乔《围炉诗话》:「诗豪」之名,最为误人。牧之《题乌江亭》诗,求豪反入宋调;章碣《焚书坑》亦然。
《载酒园诗话又编》:章氏父子诗格俱单,碣尤力弱,然《焚书坑》一作,自足名家。
《碛砂唐诗》:今读此诗,如食哀家梨爽而有味。此又论史之最妙者,岂特使事为能!
顾嗣立《寒厅诗话》:章碣《焚书坑》诗:「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陈刚中《博浪沙》诗:「一击车中胆气豪,祖龙社稷已动摇。如何十二金人外,犹有民间铁未消?」同一意也,而不觉其蹈袭,可悟脱换之妙。
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如读老苏诸论(末二句下)。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