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寒花葬志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诗集

注解

寒花:婢女的名字。
魏孺人:作者的妻子魏氏。孺人,明清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
媵(yìng):古代随嫁的男女都称为媵。这里指古代贵族随嫁的女子。
嘉靖丁酉:嘉庆十六年(公元1537年)。嘉靖,明世宗朱厚熜年号(公元1522年—公元1566年)。
虚丘:古虚丘邑在今山东省境内。这里的“虚丘”可能应为“丘虚”,指荒地。
媵:陪嫁的人。
鬟:妇女梳的环形的发髻。
曳:拖着,这里是拉的意思。
爇(ruò):点火、点燃。
荸荠: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吃。
盈瓯:装满一盤,。
饭:吃饭。
冉冉:形容缓慢移动或飘忽迷离。
奄忽(yǎnhū):忽然,很快的。

简介

《寒花葬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一篇散文。当时,作者的妻子魏孺人已经离开人世,而魏氏的陪侍丫环寒花也过早去世。文中通过追忆寒花的生前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妻子深切的思念之情。
归有光少年丧母,两次丧妻,儿女或早夭,或长成之际猝然离世,使他在人生中体味到了太多的无奈与悲凉,所以他有时候会对千百年来为人们深信不疑的“天命”产生怀疑,对天发出痛切悲怆的呼号。但更多时候,作为深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的正统文人,他把这种种对人世的不公的愤恨与无奈化为了一种哀而不伤的淡淡笔触,向人们娓娓道来。如《寒花葬志》,便是明写寒花,暗写魏孺人。这种看似一带而过的闲笔与淡笔,正是归有光散文突出的特点。这种写法,表面上容易被人忽略,但在这种刻意的淡化与压抑之中,包含了作者深挚沉痛的情感和细腻丰富的心灵。

佳句

  • 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翻译

寒花是魏孺人的陪嫁的丫鬟。在嘉靖的丁酉年的五月四日死的,葬在虚丘。侍奉我而不能到最后,这是命运啊!
寒花刚陪嫁过来的时候,才十岁,低垂着两个环形发髻,拖着深绿色的裙子。有一天,天很寒冷,她点火煮熟了荸荠,削了皮盈满瓦盆。我从外面回来,要取荸荠来吃,她端着荸荠离开,不给我吃。妻子魏孺人见了便笑这件事。妻子常常让她靠在桌子旁边吃饭,她吃饭时,眼睛慢慢地转动。妻子又指着她那样子对着我笑。
回想当时的情景,转眼已经十年了。唉,真可悲呀!

评价

明·黄宗羲:予读震川之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往今来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泣精神,长留天垠。
明·王锡爵:其文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语言之外。
清·胡怀琛:能将婢女神态曲折描写出来,着墨不多,而神采生动,此是震川擅长文字,所谓于太史公所深会处也。
清·王文濡:涉笔成趣。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