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诗集

注解

详:知道。
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後另立别名称字。
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
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
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会,体会、领会。
欣然:髙兴的样子。
嗜:喜好。
亲旧:亲戚朋友。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如此:像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或:有时。
造饮辄(zhé)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就。
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既:已经。
曾(zēng)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吝情,捨不得;去留,离开。
环堵(dǔ):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堵,墙壁。萧然:空寂的样子。
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
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
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穿,破;结,缝补。
箪瓢(dānpiáo)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喫饱。箪,盛饭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经常。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黔(qián)娄:战国时期齐稷下先生,齐国有名的隐士和著名的道家学,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後,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慼慼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
慼慼:忧愁的样子。
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
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
兹:这。
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俦(chóu):辈,同类。
觞(shāng):酒杯。
以乐其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快乐。以,用来。
无怀氏:与下面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简介

《五柳先生传》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是陶渊明自传散文(存争议)。在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髙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佳句

  •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翻译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髙兴得连饭也忘了喫。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评价

南朝齐梁·锺仲伟:文体省净,殆无长语。
宋·洪景庐《容斋随笔·巻八》:陶渊明髙简闲靖,为晋宋第一辈人。语其饥则箪瓢屡空,缾无储秉;其寒则短揭穿结,絺绤冬陈;其居刘环堵萧然,风日不蔽。穷困之状,可谓至矣。
宋·朱晦菴《朱子语类》: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髙,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所以髙于晋宋人物。
清·林损斋《古文析义·巻七》:昭明作陶公传,以此传叙入,别此传乃陶公实录也。看来此老胸中,浩浩落落,总无一点粘着。既好读书亦不知有章句,嗜饮酒亦不知有主客。毋论畜贵贫贱,非得孔、颜乐取,也易语此乎?赞末无怀葛天二句,即夷齐、神农、虞夏之思,暗窝不仕宋意。然以当身,即是上古人物,无采薇忽殁之叹,更觉髙浑也。後人倣作甚多,总无一似。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巻七》:渊明以彭泽令辞归。後刘裕移晋祚,耻不复仕,号五柳先生。此传乃自述其生平之行也。潇洒澹逸,一片神行之文。
清·浦山伧《古文眉铨·巻四十二》:于客难诸体後,别开畦埒,超绝。昭明为渊明作传,录此一篇,又序其集,称其文章不群,独超众类。
清·李扶九《古文笔法百摘·巻十》:不矜张,不露圭角,淡淡写去,身份自见,亦与其诗相似,非养深者不能。此在文中,乃逸品也,乃逸品也。
民国·毛庆藩《古文学馀·巻二十六》:真气盘旋纸上,不可作文字观。
民国·鲁迅:是个非常平和的田园诗人。他的态度是不容易学的,他非常之穷,而心里很平静。家常无米,就去向人家门口求乞,他穷到衣服也破烂不堪,而还在东篱下采菊,偶然抬起头来,悠然的见了南山,这是何等自然。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