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上古
商
周
秦
汉
三国
晋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十国
辽
宋
金
元
明
清
当代
祢衡,字正平,平原郡(今山东德州临邑德平镇)人。个性恃才傲物.和孔融交好。孔融著有《荐祢衡表》,向曹操推荐祢衡,但是祢衡称病不肯去,曹操封他为鼓手,想要羞辱祢衡,却反而被祢衡裸身击鼓而羞辱。后来祢衡骂曹操,曹操就把他遣送给刘表,祢衡对刘表也很轻慢,刘表又把他送去给江夏太守黄祖,最后因为和黄祖言语冲突而被杀,时年二十六岁。黄祖对杀害祢衡一事感到十分后悔,便将其加以厚葬。
姓名不详。《全唐诗》称之为韩氏,误。尝题诗红叶,置于御沟,为卢渥所得。后二人结为夫妇。事见范摅《云溪友议》卷下。《全唐诗》收此诗。
张玿美,字昆岩,甘肃武威人。康熙廪生,雍正元年(1723年)应孝廉方正科荐举,授广东惠来知今。继升廉州知府,广东雷琼道。后辞官回归故里。曾主编《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著作有《灌砚堂诗钞》。其《凉州八景》最为有名。
李香君,又名李香,号“香扇坠”,原姓吴,苏州人。她与董小宛、陈圆圆、柳如是等被称为“秦淮八艳”。因家道败落,飘泊异乡在李香君八岁的时候,随养母李贞丽改吴姓为李。是南京秣陵教坊名妓,秦淮八艳之一。她歌喉圆润,但不轻易与人歌唱;丝竹琵琶、音律诗词亦无一不通,特别擅长弹唱《琵琶记》。主要作品,《南都寄侯公子书》。
杜秋,生卒年不详,资治通鉴称杜仲阳,后世多称为“杜秋娘”,是唐代金陵人。15岁时成了李锜的妾侍。元和二年(807年),李锜正式起兵造反。后来李锜造反失败,杜秋被纳入宫中。后受到唐宪宗宠幸。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即位,任命她为儿子李凑的傅姆。后来李凑被废去漳王之位,杜秋赐归故乡。
江南人,杭州名妓。
苏武,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西汉大臣。 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生活于宋末元初,生平已无考,只知其为歌妓,现今存《太常引》小令一首。《青泥莲花记》云:“刘燕歌善歌舞,齐参议还山东,刘赋《太常引》以饯,至今脍炙人口。”又《古今词话》亦云:“刘燕歌有饯行太常引词,传唱一时。”《全元散曲》未载刘曲,从《北词广正谱》、近人辑本《元人小令集》中录出此曲。
王仕云,字望如,号桐庵老人,安徽歙县人,活动于明末清初。曾任广东程乡知县 。曾在顺治十四年在醉耕堂刊《王仕云评论五才子水浒传》中有自家评论(时盛金圣叹评),后人亦常引用之。
祝允哲,字明卿,江山人。父祝臣,进士出身,宋哲宗时任户部侍郎、兵部尚书,以率军防御西夏有功,赠少师上柱国,封宣国公。允哲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进士,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任武翊卫大制参,督理江广粮饷,提督荆襄军务。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受韩世忠命屯兵西宁,曾与岳飞并肩抗金。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上《乞保良将疏》,愿以全家七十馀口保被秦桧等陷害入狱的岳飞父子,并请斩误国奸臣。贬为潮州推宫,途经富阳县时,闻岳飞父子遇害,昏厥于地,不数日悲愤辞世,葬富阳县白升山。
宋朝人,生平不详。著有一首夫妻对答的回文诗《两相思》。
世次不详。进士。《全唐诗》存诗1首,出《文苑英华》卷一八三。
李汝珍是清代著名小说家。少年时从凌廷堪(约1755―1809)学习古代礼制、乐律、历算、疆域沿革,李汝珍对疆域沿革特别感兴趣。由于李汝珍对八股文不屑,导致他终生不达,最大的官做过河南县丞,但他学问渊博,并精通音韵,青少年时代就有著作《音鉴》问世。他一生生性耿直,不阿权贵,不善钻营,始终没有谋到像样的官职。中年以后,他感到谋官无望,潜心钻研学问。自1795年起到1815年,二十年时间写成与《西游记》、《封神榜》媲美的《镜花缘》一书。
陈端生,字云贞,清代弹词女作家,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嫁淮南范秋塘 (陈寅恪猜测为浙江秀水范璨之子范菼,郭沫若认为是会稽范菼)。其夫范秋塘以科场案(一说继母控忤逆)谪戍。端生在家奉侍,撰《再生缘》弹。后范遇赦归,未至家而陈卒。著有《绘影阁诗集》(失传),弹词小说《再生缘》(一至十七卷)。《再生缘》共二十卷,陈写至一十七卷,未竟而卒,馀三卷由另一女作家梁德绳续稿。最后由女作家侯芝整理为八十回本。有道光二年(1822)宝仁堂刊本,其后又有多种刊本、石印本和铅印本。此作经改编为苏州弹词书目,有一定影响 。弹词《再生缘》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与另一部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并称南缘北梦。
王穉(zhì)登,字伯谷,号松坛道士,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朝后期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王穉登少有才名,长益骏发,名满吴会。嘉靖年间,两度游学京师,客大学士袁炜家。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与陆弼,魏学礼等召修国史。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卒,年七十七。著有《吴社编》、《弈史》、《吴郡丹青志》。擅长书法,善书法,行、草、篆、隶皆精,名作《黄浦夜泊》存世。
吴元泰,明,(约公元一五六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号兰江,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明世宗嘉靖末前后在世。好为通俗小说,著有《东游记上洞八仙传》二卷,(《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与杨致和的《西游记》,余象斗的《南游北游二记》合称《四游记》。
金昌绪(生卒年不详),生平不详,唐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今存诗《春怨》一首。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之庶弟。前196年刘邦镇压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林嗣环,字铁崖,号起八。清代顺治年间的福建晋江人(现泉州市安溪县官桥镇驷岭村),当时的进士。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生,从小聪颖过人,七岁即能属文。及长赴试,因文章峭奇卓绝,考官疑为他人代笔,故不得中。林嗣环遇挫折不气馁,倍加发愤攻读,于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年壬午科中举人,继而于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已丑科登进士及第。授太中大夫,持简随征,便宜行事。后调任广东琼州府先宪兼提督学政。 中进士后,官至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分巡雷琼道兼理学政,山西左参政道。他小时家境清贫,长大后心高志远。其博学善文,著有《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荔枝话》《口技》等,其中《口技》的删减版至今仍为初中语文课文。《荔枝话》是一篇记述荔枝的科技小品文,不仅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农业经济方面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他的这些著作都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无价之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