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海棠诗社

  • 推荐
  •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不限

  • 上古

  • 商

  • 周

  • 秦

  • 汉

  • 三国

  • 晋

  • 南北朝

  • 隋

  • 唐

  • 五代十国

  • 辽

  • 宋

  • 金

  • 元

  • 明

  • 清

  • 当代

Logo海棠诗社

海棠诗社,古诗词的数字桃源

GitHubGitHubTwitterX (Twitter)DiscordEmail
Built withLogo of MkSaaSMkSaaS
网站导航
  • 诗词推荐
  • 诗文检索
  • 作者检索
  • 名句检索
热门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十九首
  • 给孩子的诗
热门作者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李清照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服务条款
© 2025 海棠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李景祥[清]

李景祥,字书云,鄞县人。光绪乙未进士,历官义州知州。有《爱日庐诗钞》。

孔子及其弟子[周]

论语作者。

永嘉诗丐[清]

不详。

褚少孙[汉]

褚少孙,西汉经学家,颍川人,西汉中后期时做过博士。 据《汉书》的记载,司马迁死后,《史记》在流传过程中散失了十篇,仅存目录 。褚少孙做了补充、修葺的工作。明代人辑有《褚先生集》。 汉成帝年间,褚少孙与张长安、唐长宾一同参加博士殿试,即有提问,对答如流,均升为博士。由于三人都有独到的学术见解,因此《诗经》四大家之鲁家流派中有三人的学说。

高安道[元]

高安道,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无考。其一生甚为落拓,怀才不遇。工作曲,散布四方。有御史归庄南吕小曲,已佚。元·钟嗣成《录鬼簿》将其列于“方今才人闻名而不相知者”四人之中。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

章骏飞[清]

章骏飞,清代诗人,名士。生卒年及事迹不详。另有诗写池州其他景点,如百荷公园:“传说当年胜,琳宫开百牙。有山皆净土,无沼不荷花。澹澹吹香细,亭亭拂露斜。记将题壁处,早晚拭笼纱。”

王良相[明]

王良相,生卒年不详,饶州(今江西鄱阳)人,举人,历任汉阳知府。

李伯瞻[元]

李伯瞻,(约公元1320年前后在世),蒙古名薛彻干,号熙恰、里居,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元仁宗 延佑末前后在世。与赵显宏、孙周卿同时。工散曲,所作省悟殿前欢七支,今犹存。李伯瞻在元朝官至兵部侍郎 ,被《太和正音谱》列为“词林英杰”。 李伯瞻是西夏皇室后裔。其六世祖为西夏神宗李遵顼,高祖父为李遵顼长子李德任(蒙古攻西夏时战死),曾祖父李惟忠,祖父李恒(元朝名将),父李世安。

张子坚[元]

张子坚,生平不详,曾任盐运判官,元代散曲作家。现仅存小令一首。

亢文苑[元]

亢文苑,生平、里籍不详。元·钟嗣成《录鬼簿》未载其名。从其曲中可看出他曾飘零异乡,落拓不遇,穷愁困厄,因壮志难酬而怀着满腔悲愤。对小人得志、贤才受压的社会现实怀着强烈不满,并具有穷且益坚、经时济世的宏图和信念。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 一百五十人之中。

孛罗御史[元]

孛罗御史,蒙古人,生卒年不详。初为山北辽阳等路蒙古军万户,元延佑三年为周王常侍,天历二年为御史大夫,后被逼辞官并被诛。所作散曲今仅存《辞官》,体现出他身处统治者内部残酷争斗中的不平心境。

不忽木[元]

不忽木 (1254—1300)一作不忽卜、不忽麻,又作博果密。名时用,字用臣,世为康里部人。历任提刑按察、参议中书、吏工刑部尚书等职。至元二十七年(1290)拜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全元散曲》录存其套曲一套。

沈传桂[清]

沈传桂(1792——1849),字隐之,一字闰生,号肝若,一号伽叔,江苏长洲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副榜,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官松陵县(今江苏吴江)教谕。与朱绶、沈彦曾、吴嘉洤、戈载、王嘉禄及陈彬华合称"吴中七子"。因其词中爱用"夕阳"二字,世人称之"沈夕阳"。现存《清梦庵二白词》五卷,分卷名为《莺天笛夜新声》一卷、《今雪雅馀》一卷、《兰骚剩谱》一卷、《小临印琴弄》一卷、《霏玉集》一卷,共230首。本文主要以沈传桂及其词作为研究对象,梳理沈传桂生平交游情况,对沈传桂及其词作进行系统的研究,进而研究沈传桂的词学思想,力求全面客观地评价沈传桂在清代词坛上的地位与贡献。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论文选题缘起和意义,对沈传桂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第二章对沈传桂的生平及其著作进行考述。生平考以两次中榜为线索,将沈传桂的人生际遇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考中副榜,初显声名"、"高中举人,交游唱和"和"屡试不售,闭户著书"。

翁同龢[清]

翁同龢(“龢”字读hé,1830年5月19日—1904年7月4日),字声甫,一字均斋,号叔平,又号瓶生,晚号松禅老人,江苏常熟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收藏家。 翁同龢是体仁阁大学士翁心存之子。咸丰六年(1856年)状元及第。此后历仕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历任翰林院修撰、陕西学政、文渊阁校理、翰林院赞善、詹事府右赞善、右春坊右中允、右春坊右庶子、太仆寺卿、内阁学士、署理刑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其中任户部尚书最久,达十余年。在此期间,他曾充当同治帝和光绪帝的师傅,并两入军机处,参与内政外交的决策。他尤其在甲午战争中坚决主战,被视为“帝党”的代表、晚清清流派中“后清流”的领袖。甲午战败后,他主张变法图强,并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起草“定国是诏”,拉开百日维新的序幕。但不久即被勒令开缺回籍,百日维新失败后被革职编管,永不叙用。光绪三十年(1904年),翁同龢去世于常熟虞山,享年七十五岁。宣统元年(1909年)开复原官,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由逊帝溥仪赐谥号“文恭”。 翁同龢擅长诗文和书画,尤其在书法上有很高的造诣,被推为“乾、嘉以后第一人”。遗著有《翁文恭公日记》《瓶庐诗稿》等,被今人整理为《翁同龢集》。

包拯[宋]

宋庐州合肥人,字希仁。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擢监察御史,建言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三司户部判官,知扬、庐、江宁、开封等州府,迁右司郎中。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断讼明敏正直,开正门,令讼者直到堂前,自陈曲直,杜绝吏奸。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权御史中丞,迁三司使,拜枢密副使。卒谥孝肃。有《包孝肃奏议》。

鲜于必仁[元]

鲜于必仁,字去矜,号苦斋,渔阳郡(治所在今天津蓟县)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元英宗至治(一三二一到一三二三)前后。其父太常典簿鲜于枢,“吟诗作字,奇态横生”(见《新元史·文苑·鲜于枢传》),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诗人。枢女嫁高昌王雪雪的斤之孙,江浙行省丞相、荆南王朵尔的斤为妻,外孙伯颜不花的斤好学,晓音律。必仁既受家学熏陶,又同妹夫家的维吾尔亲友交好,受到维吾尔音乐的影响,因此“工诗好客,所作乐府,亦多行家语”(见近人吴梅《顾曲麝谈》)。

王澜[宋]

尹吉甫[周]

尹吉甫 西周时期房陵人(今湖北房县) ,黄帝之后伯儵族裔,尹国的国君,字吉父,一作吉甫,兮氏,名甲,金文作兮甲、兮伯吉甫。尹吉甫本姓姞,因被封于尹(今山西隰县),所以又称尹吉甫,尹吉甫仕于西周,征战于山西平遥、河北沧州南皮等地。

乐正克[周]

乐正克,姓乐正,名克,战国时鲁国人,思孟学派的重要人物。郭沫若认为,他是孟轲的高徒。据《礼记·王制》载:“乐正崇四术,立四教”。他以职业为姓,其祖世代为学官。其主要贡献是撰写教学理论专著《学记》。

陈玉兰[唐]

陈玉兰 生卒年不详。唐代吴(今江苏苏州境内)人王驾之妻。有《寄夫》诗广为传颂。

长孙皇后[唐]

长孙皇后(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出生在长安,籍贯河南洛阳 ,小字观音婢。 13岁嫁李世民,武德末年,她竭力争取李渊及其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她亲自勉慰诸将士。之后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后册封为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后为皇帝诞下三子四女。 贞观十年(636年)六月崩于立政殿,葬唐昭陵,谥号文德皇后。咸亨五年(674年),加谥号为文德圣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六月,加尊号为文德顺圣皇后。李世民誉之为“嘉偶”、“良佐”并筑层观望陵怀念。 尝著有《女则》十卷,尚有翰墨存世,今均佚。仅存《春游曲》一首。

王中[宋]

王中,生卒年不详,字积翁,南宋人。南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述该诗本事云:“辛卯岁(1231),北来人数百辈暂寓于襄阳府九华寺,有一人题诗于壁云云,虽未为绝唱,读之亦使人增感也。”清厉鹗《宋诗纪事》卷九十六录有此条,题为《题襄阳光孝寺壁》,注明出《贵耳集》,文字略有差异。

际智[清]

际智,字愚庵,清初江南祗山宝林寺僧。江西(即今江西省境内)人。生卒年、俗姓及其他事迹均不详。大约公元1670年前后在世。能诗,诗风潇洒劲健,颇具风骨。有《茎草堂集》。

孙华孙[清]

孙华孙(?―1358),又名孙华,字元实,号果育老人。传见雍正《浙江通志》卷一八二。《大雅集》辑录其诗14首,《元诗选(补遗)》录其诗15首。《全元文》收其文2篇。当时人认为“其所为诗歌,流丽清远,意出天巧,绝类王维、孟浩然”。《列朝诗集·小传》等均以为“永嘉人,侨居华亭”。然查阅贡师泰《玩斋集》、《孙元实墓志铭》,华似为孙父移居松江后才出生。存疑。

  • 上一页
  • 1
  • More pages
  • 92
  • 93
  • 94
  • More pages
  • 101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