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上古
商
周
秦
汉
三国
晋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十国
辽
宋
金
元
明
清
当代
刘秀,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
木华,西晋辞赋家。字玄虚。广川(今河北景县)人,曾为太傅杨骏府主簿。擅长辞赋,今存《海赋》一篇,被梁代萧统《文选》选录。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东汉名将马援的从孙。历任校书郎、郡功曹、议郎、大将军从事中郎及武都、南郡太守等职,后因得罪大将军梁冀而被剃发流放,途中自杀未遂,得以免罪召还。再任议郎,又在东观校勘儒学典籍,后因病离职。延熹九年(166年),马融去世,享年八十八岁。唐代时配享孔子,宋代时被追封为扶风伯。
潘荣陛,生卒年不详,字在廷。大兴(今北京大兴)人。雍正九年(公元 1731 年)入皇宫任事。后充宫阙制作督销之职,职内颇留意于内府图书藏籍。乾隆十年(公元 1746 年)退休家居,据其经历,写成《工务纪由》、《月令集览》、《昏仪便俗》、《读札须知》、《旷怀闲草》等。
唐德宗李适时人,为贞元(公元七八五——八零六年)间进士,代表作《幽兰赋》,其它不详。
女诗人。生平无考。《全唐诗》收诗1首。
北宋神宗时人。艺人。曾任教坊使。长于讽刺诙谐,兼能歌舞。曾在演出中嘲讽王安石变法,险被加罪,赖神宗保全得免。
清戏曲作家,字天石,号补斋、湘槎,别号梦鹤居士,江苏无锡人。其父顾宸,为当地知名藏书之家,他阅读一过,遂对文学戏曲有极大兴趣。官至内阁中书。彩工曲,与孔尚任友善,尚任作小忽雷传奇,皆彩为之填词。自作有南桃花扇及后琵琶记各一本,《曲录》传于世。顾彩诗文集有《往深斋集》《辟疆园文稿》、《鹤边词》。戏曲作品有《楚辞谱传奇》、《后琵琶记》、《大忽雷》,改《桃花扇》为《南桃花扇》。
见薛曜。
唐朝贞观年间,作为西域回纥国外交使者,随机应变,成功出使唐朝,并留下“物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的千古名言。
鲍令晖,生卒年不详,东海(今山东省郯城县)人,南朝宋女诗人。鲍照之妹,家境清贫,善作情。钟嵘《诗品》说她是南齐人,但从鲍照的《请假启》中讲到仅有的一个妹妹死去等语看来,她大约在宋孝武帝时就已去世。
失姓名。生卒年不详。衡山(在今湖南)五峰下人。多善文词,往往能诗。有人赴广州幕府,夜闻舟中吟,乃衡山舟子所作诗。事见《唐语林》卷二。《全唐诗》作衡州舟子,存诗1首。
祖鸿勋,涿郡范阳人也。父慎,仕魏,历雁门、咸阳二郡太守,政有能名。卒于金紫光禄大夫、赠中书监、幽州刺史,谥惠侯。鸿勋弱冠,与同郡卢文符并为州主簿。仆射、临淮王彧表荐其文学,除奉朝请。、位至高阳太守。在官清素,妻子不免寒馁。时议高之。齐天保初,卒官。
不详
宋代人,善作竹。黄庭坚刘明仲墨竹赋云:“游戏翰墨,龙蛇起陆。尝其余巧,顾作二竹。”作有《山谷外集、画继、图绘宝鉴》。
清朝人。
好学多闻,以贫素自立。隐居不仕,人莫知所终。《晋书·隐逸传》谓:“元康之后,纲纪大坏,(鲁)褒伤时之贪鄙,乃隐姓名,而著《钱神论》以刺之。”今所见《钱神论》、系严可均《全晋文》据《晋书·鲁褒传》、《艺文类聚》、《初学记》合抄而拼成的。此文虽名曰“论”,其实仍然沿袭辞赋问难之体。文中虚拟司空公子与綦毋先生的问答,极论钱之妙用如神,而语带谐谑,揶揄笑骂,恣肆酣畅。文中精彩之处颇多,如司空公子讪笑綦毋先生不知权变一段,其语本出自典籍;以世俗口吻而唐突圣典,实寓讽世之深意。又如“公子拊髀大笑”,论述钱的价值及功用一段,尤为生动辛辣:“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显然都是愤世嫉俗之语。据本传称,此文一出,即为当时痛疾时世者所传诵。
醴陵士人,姓名及生平不详《花草粹编》卷七录词一首。
郭麐(lín )字祥伯,号频伽,因右眉全白,又号白眉生、郭白眉 ,一号邃庵居士、苎萝长者。江苏吴江人。著作主要有《灵芬馆诗集》(《初集》四卷,《二集》十卷,《三集》四卷,《四集》十二卷,《续集》八卷,《杂著》二卷,《杂著续编》四卷)、《江行日记》一卷、《唐文粹补遗》二十六卷,以及《蘅梦词》、《浮眉楼词》、《忏余绮语》各二卷等。
生卒年不详。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后徙家梓潼(今属四川)。山南西道节度使严震幼子。德宗贞元中举进士不第。宪宗元和元年(806)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告捷官(杨于陵《贺收剑门表》),其后仕历不详。权德舆称其“以修词为州党所荐”(《严震墓志并序》)。事迹略见《元和姓纂》卷五、《唐诗纪事》卷三二。《全唐诗》存诗1首。
李直夫,姓蒲察,世称蒲察李五,出生于寄居德兴府(今河北涿鹿县),女真人,是元代戏曲作家。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又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原在香港学医,并成为西医医师。孙中山目睹中华民族有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决定抛弃“医人生涯”,进行“医国事业”。孙中山早期受郑观应的改良思想影响,后看清了清政府的腐败,决心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暗中联络,决定当天晚上起义。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癌症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孙中山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等。
NONE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