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上古
商
周
秦
汉
三国
晋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十国
辽
宋
金
元
明
清
当代
沈祖棻,字子苾,别署紫曼,笔名绛燕,江苏海盐人,自上世徙居苏州,因家焉。一九三四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一九三六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国学特别研究班。一九三七年九月一日与程千帆结缡于屯溪。一九四二年以诗律教授,历主金陵大学、华西大学、江苏师范学院、武汉大学讲席,垂三十载,成就甚大。一九七六年休致,翌年六月二十七日,觏逢车祸,逝世武昌,逾月,葬于石门峰公墓。所著书有《微波辞》、《涉江词稿》、《涉江诗稿》、《宋词赏析》、《唐人七绝诗浅释》、《古诗今选》凡六种。而短篇小说、新诗、散文、杂著之散见报刊未及收拾者,又百数十篇。
平阳(今山西临汾)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写家庭、爱情剧见长。所作杂剧今知有十种。现存《秋胡戏妻》、《曲江池》、《紫云亭》三种。《紫云亭》一说为戴善甫作。今人孙楷第《元曲家考略》考出石君宝为女真族。姓石琖,名德玉,字君宝,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去世,享年八十五岁,可备一说。
徐嘉干,字耘叔。清安徽歙县人。新安太学生。曾任丁曰健幕客。丁氏政尚严峻,犯者无生还者。左右往往不敢劝谏,独嘉干动辄争之,活人无数。性好吟咏,神似李贺、李商隐。
唐润州丹阳人。玄宗开元时处士。工诗,所作委曲怨切,颇多悲凉。《长干行》尤为世所称。殷璠录其诗入《丹阳集》。
清浙江归安人,字久能。诸生。治经务实学,尤熟于《尔雅》、《说文》。聚书数万卷,多宋元刊本。有《尔雅匡名》、《娱亲雅言》、《悔庵文钞》、《诗钞》等。
《全唐诗》收《华清宫》诗1首,小传云:“杜常,唐末人。”误。按杜常,《宋史》有传,字正甫,卫州(今河南新乡)人。登进士第。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权秦凤等路刑狱公事。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知青州,次年改郓州。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自徐州移镇州。崇宁末以龙图阁学士知河阳军。卒年79岁。《华清宫》诗乃元丰三年九月过华清宫时作,石刻明代尚存,见《河上楮谈》。《宋诗纪事》卷二九亦收杜常此诗。《全唐诗》误作唐人收入。
唐襄州襄阳人,字孟将。登进士第,始调清源丞。武周永昌元年以贤良征试,擢监察御史。后出为合、蜀二州刺史。长安中召为司刑少卿,拜同平章事。神龙元年武则天病,与桓彦范等乘机政变,诛张昌宗、张易之,复中宗帝位,擢天官尚书,迁中书令,封汉阳郡王。为武三思所诬,罢相,贬新州司马。卒谥文贞。有集。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排行十八。玄宗开元、天宝时人,曾官鲁郡录事。晶善诗,与诗人蔡孚相唱和,有《蔡起居山亭》诗,芮挺章选入《国秀集》。事迹散见《国秀集》目录。高适有《鲁郡途中遇徐十八录事(时此公学王书嗟别)》、《途中寄徐录事(比以王书见赠)》诗。《全唐诗》存诗5首。
清浙江萧山人,幼名鳌,字焕曾,号龙庄,晚号归庐。乾隆四十年进士,任湖南宁远知县,调署道州知州,旋被劾去官。任官前曾作幕友三十余年,善于吏治。有《佐治药言》、《学治臆说》、《病榻梦痕录》(自编年谱),另有《史姓韵编》、《二十四史同姓名录》等。
汉末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字伟长,“建安七子”之一。以诗、辞赋、政论著称。代表作:《中论》《答刘桢》《玄猿赋》。其著作《中论》,对历代统治者和文学者影响深远。 其少年时,正值汉灵帝末年,宦官专权,朝政腐败,而徐干却专志于学。当时的州郡牧慕徐干才名“礼命蹊躇,连武欲致之”。他“轻官忽禄,不耽世荣”。曹操曾任他为司空军谋祭酒参军、五官将文学,他以病辞官;“潜身穷巷,颐志保真”,虽“并日而食”,过着极贫寒清苦的生活,却从不悲愁。曹操又任命他为上艾长,他仍称疾不就。建安中,看到曹操平定北方,中国统一有望,即应召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转五官将文学,历五、六年,以疾辞归。“身穷穷巷,颐志保真”,虽“并日而食”,亦“不以为戚”。(引并见《中论序》)后授上艾长,也因病未就。建安二十二年(217)春,瘟疫流行,干亦染疾而卒。后来曹丕论及徐干时说:“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矣!”
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湖州长城人(今长兴人)。生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年少时便才华出众。唐太宗听说后,将她纳为才人。后被封为婕妤,接着又升为充容。贞观末年,唐太宗频起征伐、广修宫殿。徐惠上疏极谏,剖析常年征伐、大兴土木之害。唐太宗认可了她的看法并对她厚加赏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徐惠哀慕成疾,不肯服药,又作七言诗和连珠以示爱慕。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病逝,年仅二十四,被追封贤妃,陪葬昭陵石室。
宋开封人,祖籍真定获鹿,字子明。贾琰从孙。真宗天禧初,献文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国子监说书。仁宗朝,历崇政殿说书、天章阁侍讲、知制诰。累迁权御史中丞兼判国子监。时用兵西夏不利,上备边六事,多施行之。庆历三年,拜参知政事。四年,充枢密使。五年,拜同平章事兼枢密使。七年,罢相判大名府。英宗即位,徙凤翔节度使,进封魏国公。卒谥文元。博学善论说。有《群经音辨》、《通纪》、《本朝时令》、《奏议》及文集等。
元莱州莱阳人,字文卿。张荣守济南,辟为掾,累进参议官。世祖中统二年入朝,即言李璮反状已露。后从平璮有功,授大都督府参议,改知滨州,禁军士占民田为牧地,课民种桑。至元间,累擢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使。
杨显之,大都(今北京)人。与关汉卿为莫逆之交,二人经常商讨剧作。他还常帮助别人修改作品,因而被誉为“杨补丁”。创作杂剧今知有八种,今仅存《潇湘夜雨》《酷寒亭》两种。
正德十四年(1519)中举,十六年(1521)取进士。历官兵主事、户部主事,至吏部文选司郎中。在吏部铨选中,推荐直言的谏官,忤上司之意,调任广东佥事,转任岭南分巡道兼督学政。因弹劾权贵,改任浙江参议、山西参议。山西年荒,力请赈济。出库金,救活饥民十万人,经手数万两金银,一文不名。曾奉命采端溪砚,不持一砚归。40余岁辞官归里,专事著述,著有:《吉斋漫录》、《椟记》、《瓮记》、《丛言》、《志略考》、《湖山小稿》、《洞云清响》等。
清江南青浦人,字楫公,号髴渊。夏允彝弟子。顺治十四年举人,授山东新城知县,不赴。康熙间举鸿博,罢归。晚筑水西草堂,觞咏以终。诗文均有名。选有《燕台文钞》、《词坛妙品》。自著有《水西草堂集》、《清平词》、《绿水词》。
宋广德军人,字晋之,一作搢之。徽宗政和八年进士。以文章著名。历秘书省正字、著作郎。高宗建炎中为刘珏属官,坐失洪州除名,编管岭南。绍兴中以左朝请郎直秘阁,后主管台州崇道观。
胡令能,唐代诗人(唐贞元、元和时期人),隐居圃田(河南省莆田县)。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传说诗人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诗4首。
宋应天宋城人,字子政,一作子正。蔡抗弟。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历泾州、鄜州通判。知博州,申饬属县严保伍,均博平、聊城二县税。为开封府推官,部修六漯河,复决,贬秩停官。数年后起知南安军、江西提刑。改陕西转运副使、知庆州。夏人犯边,坚守退敌。神宗即位,徙知渭州,治军有方,开地募耕,屡败夏兵。熙宁五年,拜枢密副使。神宗善其训兵之法,颁诸郡以为法。卒谥敏肃。有文集。
宋和州人,字温夫,号樗寮。张孝伯子。以荫授承务郎,铨中两浙转运使进士举。历监临安府楼店务、龙山税、宁国府城下酒曲务等。官至司农寺丞、知嘉兴。因屡眚降授朝请郎。告老,特授直秘阁致仕。以能书闻天下,金人尤宝其翰墨。今传有所书《华严经》等。有《桃源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