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海棠诗社

  • 推荐
  •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不限

  • 上古

  • 商

  • 周

  • 秦

  • 汉

  • 三国

  • 晋

  • 南北朝

  • 隋

  • 唐

  • 五代十国

  • 辽

  • 宋

  • 金

  • 元

  • 明

  • 清

  • 当代

Logo海棠诗社

海棠诗社,古诗词的数字桃源

GitHubGitHubTwitterX (Twitter)DiscordEmail
Built withLogo of MkSaaSMkSaaS
网站导航
  • 诗词推荐
  • 诗文检索
  • 作者检索
  • 名句检索
热门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十九首
  • 给孩子的诗
热门作者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李清照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服务条款
© 2025 海棠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阎选[五代十国]

五代时期后蜀的布衣,工小词。与欧阳炯、鹿虔扆、毛平珪、韩成封被时人称为「五鬼」,世传有八首小词被后蜀赵弘基收入《花间集》,《花间集》称其「阎处士」。

吴德功[清]

吴德功,字汝能,号立轩。世居彰化,受业于从叔吴子超及柯承晖、陈肇兴、蔡醒甫诸先生,同治十三年(1874)中秀才。光绪十七年(1891)台湾省设通志局,受聘主修《彰化县志》。光绪二十年(1894)原已完成彰化县采访册,因乙未割台,遂佚失。日军入台北城之初,吴德功曾应台中知府孙传衮之邀,计议防范事宜,并筹设「联甲局」,募练勇、捕盗贼,对彰化社会秩序的维持,贡献颇大。日本领台后,执政者曾多方敦请吴氏出仕,委以职务。在诸多因素的考量下,吴氏接受日人的邀聘。明治三十年(1897)担任参事、明治三十一年(1898)担任台中师范学校教职、明治三十三年(1900)应台湾总督之邀参加「扬文会」,明治三十五年(1902)获颁绅章。《台湾士绅录》评之曰:「忠诚悃笃,急公好义,邑中大小事件,人无不就谋,谋而莫不通」。毕生重视社会福利,彰化育婴堂、忠义祠、节孝祠之筹建,皆由吴氏主其事。  生平著有:《戴施两案纪略》、《让台记》、《瑞桃斋诗话》、《瑞桃斋诗稿》、《瑞桃斋文稿》等。其中,后三部与文学相关。读其诗,将有助于晚清至日治中期台湾中部士绅在政权转移后的心路历程及现实处境之了解。以下以大正十年(1921)吴德功捐给台湾总督府图书馆的《瑞桃斋诗稿》手钞本为底本,进行编校。(施懿琳撰)

杨凝式[五代十国]

五代时华阴人,字景度,号虚白、癸巳子、希维居士等。杨涉子。幼颖悟,富有文藻,大为时辈所推。唐天祐进士,授秘书郎,直史馆。后历事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官至太子太保,人称杨少师。以心疾致仕。长于歌诗,善于笔札,尤工行草,得欧阳询、颜真卿笔法。洛川寺观蓝墙粉壁上,题纪殆遍,时人以其纵诞,有杨疯子之号。有《步虚词》等。

卢士衡[唐]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后唐时人。天成二年(927)登进士第。能诗。事迹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卢士衡集》1卷,今已佚。《全唐诗》存诗9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饶介[元]

元临川人,字介之,号华盖山樵,又号醉翁。倜傥豪放,工书能诗。自翰林应奉出佥江浙廉访司事。张士诚入吴,以为淮南行省参知政事。士诚败,被明兵俘杀。有《右丞集》。

刘庭信[元]

刘庭信 元代散曲作家。益都(今山东)人。原名廷玉,排行第五,身黑而长,人称"黑刘五"。为南台御史(一说湖藩大参)刘廷信从弟。生卒年不详。《录鬼簿续编》说他"风流蕴藉,超出伦辈,风晨月夕,惟以填词为事。"

吴迈远[南北朝]

南朝宋人。善文章,喜自夸而嗤鄙他人,每作诗,得称意语,辄掷地呼曰:“曹子建何足数哉!”明帝曾召见之,曰:“此人连绝之外,无所复有。”

张登[唐]

唐邓州南阳人。排行九。德宗建中元年,为转运从事。历监察御史。贞元初,任河南士曹参军,又以殿中侍御史知江淮转运盐铁院事。十年,任漳州刺史。十七年,坐公事受劾,卒狱中。工诗文,尤长于小赋,甚为权德舆所称。

史惟圆[清]

清江苏宜兴人,阳羡词派重要词人,字云臣,号蝶庵,又号荆水钓客,原名策,又曾名若愚。史孟麟孙,陈维崧姻表亲,论交三十年,意气甚投。少时意气豪壮,颇有抱负,后历经沧桑,不求闻达,以隐逸终老。蒋景祁《瑶华集》选其词多至四十五首,仅次于陈维崧与朱彝尊,可见其当时在词坛之地位与影响。曹贞吉《摸鱼儿·寄赠史云臣》将其与南宋词人蒋捷并提,誉以“平分髯客(陈维崧)旗鼓”。早期之作多曼声轻隽,后期则转为恢奇狂逸。体现其“入微出厚”而重在“志意”的主张。著有《蝶庵词》。

潜真子[元]

完颜亮[金]

金朝皇帝,女真完颜部人,本名迪古乃,字元功,後改名亮。辽王完颜宗幹第二子。皇统九年(西元一一五〇年),弑金熙宗自立,当年改元天德,後改贞元、正隆。卽位後以励官守,务农时等七事诏中外。迁都於燕,称中都,又改汴梁为南京。正隆末大举攻宋,败於采石,东至瓜洲,兵变被杀。在位十二年。金世宗时降为海陵郡王,谥号炀,後再降为海陵庶人。

冒殷书[清]

冒殷书,字文足,号借庐,如皋人。诸生。有《梨雨堂集》、《春浮集》、《何文居集》、《万卷楼》初、二集。

杨夔生[清]

杨夔生,清代诗人。字伯夔,金匮(今无锡)人,诗人杨芳灿(字蓉裳)之子。生员,官至蓟州知州。为诗陶冶于唐、宋诸家,抑扬感慨,亦有闲适之作。论词则谓北宋词人失之过刚,南宋词人力矫其弊,而流于纤腻。亦能词及散文。有《真松阁诗词集》。

曹豳[宋]

宋温州瑞安人,字西士,号东亩,一作东圳。曹叔远族子。宁宗嘉泰二年进士。历秘书丞兼仓部郎官。出为浙西提举常平,面陈和籴折纳之弊,建虎丘书院以祀尹焞。移浙东提点刑狱,寒食放囚归祀其先,囚感泣如期至。召为左司谏,与王万、郭磊卿、徐清叟俱负直声,时号嘉熙四谏。后知福州,以宝章阁待制致仕。卒谥文恭。(⊙《后村大全集》卷一四四神道碑)

李子正[宋]

谢绛[宋]

宋杭州富阳人,字希深。谢涛子。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知汝阴县。仁宗朝累擢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太常礼院。数言朝政弊病,进《圣治箴》。后出知邓州。以文学知名,所至修建学舍,力兴儒学。为官清廉,卒之日,家无余资。有文集。

欧阳询[隋]

唐潭州临湘人,字信本,一字少信。欧阳纥子。博贯经史,仕隋为太常博士。唐太宗贞观初,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善书,初学王羲之,而险劲过之,世称“欧体”,又称“率更体”。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与裴矩、陈叔达合撰《艺文类聚》。有碑帖。

钱公辅[宋]

宋常州武进人,字君倚。钱冶子。仁宗皇祐元年进士。历知明州,进知制诰。英宗即位,陈《治平十议》。谪为滁州团练使。神宗时知谏院,忤王安石,出知江宁府,徙扬州,改提举崇福观。卒年五十二。

繁钦[汉]

字休伯,颍川(今河南许昌市东)人。以文才机辩,得名于汝颍间,长于书记,尤善为诗赋,其所与太子书记喉转意率皆巧丽,为丞相主簿,建安二十三年卒。有集十卷,今存《繁休伯集》辑一本一卷。其中《槐树诗》当吟邺宫文昌殿前之槐。

宋玉[周]

宋玉,又名子渊,崇尚老庄,战国时期鄢(今湖北宜城)人,宋国公族后裔 ,楚国文人。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生于屈原之後,为屈原之後学。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後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所作辞赋甚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宋玉东墙”的典故皆他而来。

张引元[明]

张纲[明]

张纲,字秉常,号三峰。嘉应州人。明英宗天顺元年(一四五七)进士,未阅月卒。清张煜南、张鸿南辑《梅水诗传》卷九有传。

钟繇[三国]

钟繇(yáo),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钟繇早年相貌不凡,聪慧过人。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助汉献帝东归有功,封东武亭侯。后被曹操委以重任,为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以功累迁前军师。魏国建立,任大理,又升为相国。曹魏建立后,历任廷尉、太尉、太傅等职,累封定陵侯。在魏文帝时期,与华歆、王朗并为三公。太和四年(230年),钟繇去世,谥号“成”。正始四年(243年),配享曹操庭庙。 钟繇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人都曾经潜心钻研其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南朝庾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

沈承瑞[清]

沈承瑞,字香余,汉军旗人。优贡,考授训导。有《香余诗钞》。

  • 上一页
  • 1
  • More pages
  • 62
  • 63
  • 64
  • More pages
  • 101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