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海棠诗社

  • 推荐
  •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不限

  • 上古

  • 商

  • 周

  • 秦

  • 汉

  • 三国

  • 晋

  • 南北朝

  • 隋

  • 唐

  • 五代十国

  • 辽

  • 宋

  • 金

  • 元

  • 明

  • 清

  • 当代

Logo海棠诗社

海棠诗社,古诗词的数字桃源

GitHubGitHubTwitterX (Twitter)DiscordEmail
Built withLogo of MkSaaSMkSaaS
网站导航
  • 诗词推荐
  • 诗文检索
  • 作者检索
  • 名句检索
热门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十九首
  • 给孩子的诗
热门作者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李清照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服务条款
© 2025 海棠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崔融[唐]

唐齐州全节人,字安成。擢八科高第。累补宫门丞、崇文馆学士。中宗为太子时,选侍读,典东朝章疏。武周长安中累迁春官郎中,知制诰,再迁凤阁舍人,监修国史。后坐附张易之兄弟,贬袁州刺史。寻召拜国子司业。为文章华婉典丽,朝廷大手笔多委之。卒谥文。有集。

姚纶[明]

王竹修[清]

王竹修,字养拙,号虚庵,又号逸叟。台中人,光绪间生员。〖参考连横《台湾诗荟》附录,作者简介。〗其父因施九缎事件遭受牵连,光绪十六年(1890)王竹修自请代父受罪,然未获台湾巡抚刘铭传同意〖参考王竹修〈敬步紫蕉赠韵〉一诗自注云:「是时,余廿一,方遭施案所累」、「庚寅(1890)十一月,余自泉州到台北禀请代父受罪,刘爵抚(按:指刘铭传)不许。」〗,致使生活困蹇穷愁。日治后,王氏丧妻又患耳病,幸赖诸弟资助,始度过难关。昭和四年(1929)创「东墩吟社」,并任社长,后因病力辞,与同宗王石鹏担任该社顾问。王氏擅诗,与新化王则修、南投张达修并称「三修」,又因工于书法,与王石鹏、王则修并称「三王」。除閒咏诗外,王竹修亦热衷击钵联吟与课题徵诗,连横《台湾诗荟》谓其著有《养拙诗钞》,未刊。〖参考张淑玲《台湾南投地区传统诗研究》,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3年5月。〗今王氏诗作据《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台湾文艺丛志》、《台湾诗报》、《诗报》、《南瀛诗选》等报刊合集辑录编校。(向丽频撰)

蒲松龄[清]

清山东淄川人,字留仙,号剑臣,又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少时应试,为学政施闰章所激赏,至康熙五十年始成贡生。久为乡村塾师,中间一度至宝应县为幕宾。博采传闻,作小说《聊斋志异》,谈狐说鬼,实对时弊多所抨击。另有诗文集及俚曲,均以“聊斋”命名,另有其他著述。一说《醒世姻缘》亦出其手。

赵友兰[清]

清江苏无锡人,字佩芸,一字书卿。王某妻。工词,炼字精深,调音谐畅。有《澹音阁词》。

边浴礼[清]

清直隶任丘人,字夔友,一字袖石。道光二十四年进士,官至河南布政使。嗜诗,博闻宏览,于书无所不读。有《袖石诗钞》、《东郡趋庭集》、《健修堂诗录》等。

吴礼之[宋]

宋杭州钱塘人,字子和,号顺受老人。以词著称。有《顺受老人词》。

沈蔚[宋]

翁元龙[宋]

翁元龙,字时可,号处静,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为杜范客,相随迁居黄岩。工于词。清光绪《黄岩县志》卷二一有传。今录诗二首。

刘光祖[宋]

宋简州阳安人,寓居德清,字德修,号后溪,一号山堂。孝宗乾道五年进士。淳熙中召对论恢复事,谓骤进与偷安均为误国。由校书郎除右正言、知果州。光宗时任殿中侍御史,旋出为江西提刑,改夔州。宁宗即位,除侍御史,迁起居郎。以谏罢朱熹事,被劾去。庆元党禁间,撰《涪州学记》,被再劾夺职,谪居房州。党禁解,起知眉州,累迁知潼州府,升显谟阁直学士。卒谥文节。有《后溪集》。后人辑有《鹤林词》。

刘鹗[清]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鸿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张载[晋]

西晋安平人,字孟阳。貌甚丑,博学有文章,与弟张协、张亢并称“三张”。武帝太康初,至蜀省父,道经剑阁,因作《剑阁铭》,益州刺史张敏表上其文,武帝使镌之于剑阁山。后又为《榷论》、《濛汜赋》,司隶校尉傅玄称赏之,为之延誉,遂知名。起家佐著作郎,累迁弘农太守。长沙王司马乂请为记室督,拜中书侍郎,复领著作。见世方乱,称疾告归。卒于家。今存《张孟阳集》辑本。

薛昭蕴[唐]

徐坊[清]

徐坊,字梧生,临清人。历官国子丞。赠太子少保,谥忠勤。有《徐忠勤公遗诗》。

王野[明]

明浙江山阴人,字贞翁。家贫,肆力经史,筑室卧龙山南,教授自给。晚岁喜读《易》,习养生,徜徉山水间,自号蜕岩道人。为诗冲淡自得,书法直逼赵孟頫。有《周易衍义》、《蜕岩诗集》、《弦诵新声》,辑有《绍兴名胜题咏》、《五灯集要》、《湖山纪游》等。

杨素[隋]

隋弘农华阴人,字处道。少好学有大志。初仕北周,平北齐有功,累官车骑大将军,加上开府。从杨坚定天下。率水军伐陈,镇压荆州、江南叛隋势力,以功高封越国公,与高颎共掌朝政。素多权略智诈,亲戚故吏布列清显。朝臣有违忤者,皆阴中除之。晋王杨广与之深相结交。素参与广夺宗阴谋,谗废太子勇、蜀王秀。文帝病笃,矫诏执柳述,杀勇。炀帝立,以平杨谅叛功,拜太子太师,封楚国公。帝外示殊礼,内实猜忌。卒谥景武。

杨果[元]

金末元初祁州蒲阴人,字正卿,号西菴。金哀宗正大元年(西元一二二四年)进士,历知偃师、蒲城、陕县,以治最称。元初为河南课税及经略司幕官。随史天泽经略河南,为参议。随宜赞画,民赖以安。中统元年(西元一二六〇年),拜北京宣抚使。明年,入拜参知政事。至元六年(西元一二六九年),出为怀孟路总官。其年薨,年七十三,谥文献。正卿美风姿,性聪敏,善谐谑,文采风流,照映一世。工为文章,诗尤长於乐府。所著有《西菴集》。

彭元逊[宋]

彭元逊,生卒年不详,字巽吾,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二年(公元1261年)参加解试。与刘辰翁有唱和,宋亡不仕。存词20首。宋词三百首多有收录。

韩非[秦]

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韩非是韩王之子,荀子的学生,李斯的同学。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馀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韩非深爱自己的祖国韩国,但他的政治主张并不被韩王所重视,而秦王嬴政却为了得到韩非而出兵攻打韩国。李斯因嫉妒韩非的才能,将韩非害死在秦国。但是,韩非的法家思想却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韩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史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可知当时秦王的重视。《韩非子》也是间接补遗史书对中国先秦时期史料不足的参考重要来源之一,著作中许多当代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

薛昂夫[元]

元代散曲家,原名薛超兀儿、薛超吾,回族人,以第一字为姓。汉姓马,字昂夫,又字九皋,号九泉,故亦称马昂夫、马九皋。先世内迁,居怀孟路(治所在今河南沁阳)。祖、父皆封覃国公。。据赵孟頫《薛昂夫诗集序》(《松雪斋文集》),他曾执弟子礼于刘辰翁(公元1234年~公元1297年)门下,约可推知他生年约在元初至元年间。历官江西省令史,佥典瑞院事、太平路总管、衢州路总管等职。薛昂夫善篆书,有诗名,诗集已佚。诗作存于《皇元风雅后集》、《元诗选》等集中。元人周南瑞《天下同文集》载王德渊之《薛昂夫诗集序》,称其诗词“新严飘逸,如龙驹奋进,有并驱八骏一日千里之想”。其散曲风格以疏宕豪放为主,思想内容以傲物叹世、归隐怀古为主。《南曲九宫正始序》称其“词句潇洒,自命千古一人,深忧斯道不传,乃广求继已业者。至祷祀天地,遍历百郡,卒不可得。”

吴文溥[清]

清浙江嘉兴人,字澹川。贡生。工诗,有韬略。有《南野堂集》。

赵彦昭[唐]

唐甘州张掖人,字奂然。赵武孟子。少豪迈,以文辞知名。擢进士第。中宗景龙中累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金城公主嫁吐蕃赞普,以彦昭为使,彦昭不悦,乃用司农卿赵履温谋,阴托安乐公主留之,遂以将军杨矩代。睿宗时出为凉州都督,为政清严。入为吏部侍郎,迁刑部尚书,封耿国公。后姚崇为相,彦昭被劾,贬江州别驾卒。

顾若璞[明]

清浙江仁和人,字和知。黄茂梧妻。工诗古文辞,为文好言经世之学。康熙中卒,年九十余。有《卧月轩集》。

曹鉴冰[清]

清江苏金山人,字苇坚,号月娥。曹尔垓女,张殷六妻。家贫,以教读自给。能书善画,诗词清新婉转。人称苇坚先生。有《绣馀试砚稿》、《清闺吟》。

  • 上一页
  • 1
  • More pages
  • 52
  • 53
  • 54
  • More pages
  • 101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