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海棠诗社

  • 推荐
  •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不限

  • 上古

  • 商

  • 周

  • 秦

  • 汉

  • 三国

  • 晋

  • 南北朝

  • 隋

  • 唐

  • 五代十国

  • 辽

  • 宋

  • 金

  • 元

  • 明

  • 清

  • 当代

Logo海棠诗社

海棠诗社,古诗词的数字桃源

GitHubGitHubTwitterX (Twitter)DiscordEmail
Built withLogo of MkSaaSMkSaaS
网站导航
  • 诗词推荐
  • 诗文检索
  • 作者检索
  • 名句检索
热门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十九首
  • 给孩子的诗
热门作者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李清照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服务条款
© 2025 海棠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吴汝纶[清]

清安徽桐城人,字挚甫。同治四年进士。曾为曾国藩、李鸿章幕宾。光绪时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尝赴日本考察教育制度,著《东游丛录》。于经史子集多有点评,为桐城派后期作家。曾为严复《天演论》作序,备加称道。有《桐城吴先生全书》。

杜安世[宋]

杜安世,生卒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字寿域,(一作名寿 ,字安世)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载《杜寿域词》一卷,谓“京兆杜安世撰,未详其人,词亦不工”;列于张先后、欧阳修前。黄升《花庵词选》云:字安世,名寿域。有陆贻典校本《杜寿域词》。与《四库总目提要》卷200,谓其词“往往失之浅俗,字句尤多凑泊”。慢词作家,亦能自度新曲。《四库总目》传于世。有《寿域词》一卷。

崔道融[唐]

崔道融,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斋集诗500首,辑为《申唐诗》3卷。另有《东浮集》9卷,当为入闽后所作。与司空图、方干为诗友。《全唐诗》录存其诗近八十首。 其中一些作品较有社会意义,如《西施滩》否定“女人祸水”的传统观念,为西施鸣不平,诗曰:“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田上》写农民冒雨夜耕的辛劳。《寄人》、《寒食夜》等诗亦为佳作。崔道融的诗作和罗隐一样,流传的不多。其风格或清新,或凝重,比较多样。其中《牧竖》一诗流传较广。

刘言史[唐]

唐邯郸人,一说赵州人。少尚气节,不举进士。与李贺、孟郊友善。初客镇冀,王武俊奏为枣强令,辞疾不受,人因称为刘枣强。后客汉南,李夷简署为司空掾,寻卒。有诗集。

欧阳玄[元]

元浏阳人,字原功,号圭斋。幼从张贯之学,有文名。仁宗延祐二年进士,授平江州同知。历芜湖、武冈县尹,入为国子博士、监丞。顺帝至正间,以翰林直学士与修辽、金、元三史,任总裁官。三史成,升翰林学士承旨。历官四十余年,凡宗庙朝廷文册制诰,多出其手。海内名山大川,释老之宫,王公贵人墓隧之碑,得玄文辞以为荣。有《圭斋文集》。

徐似道[宋]

宋台州黄岩人,字渊子,号竹隐。孝宗乾道二年进士。力学工诗。为吴江尉,受知于范成大。历官权直学士院,迁秘书少监。一日闻弹疏,即翩然引去。后官至朝散大夫、江西提点刑狱。有《竹隐集》。

宋育仁[清]

宋育仁,字芸子,四川富顺人。博通群籍,尤深经学,为王闿运及门高弟。乙未割台之役,有感事五首,唐衢痛哭,杜牧罪言,兼而有之。见连横《台湾诗录》,今据以移录。(吴福助撰)

顾非熊[唐]

唐苏州人。顾况子。少俊悟,一览辄能成诵,工吟,扬誉远近。性滑稽,好辩,颇杂笑言。常凌轹气焰子弟,既犯众怒,排挤者纷然,困举场三十年。武宗会昌五年及第,累佐使府。宣宗大中间授盱眙主簿,厌拜迎鞭挞,因弃官归隐,不知所终。或传住茅山十余年。有诗一卷。

刘迎[元]

金东莱人,字无党,号无净居士。世宗大定十四年进士。除豳王府记室,改太子司经。有《山林长语》。

袁易[元]

元平江长洲人,字通甫。力学不求仕进。辟署石洞书院山长,不就。居吴淞具区间,筑堂名静春。聚书万卷,手自校雠。有《静春堂诗集》。

许德蘋[清]

许德蘋,字香滨,吴县人,自号采白仙子。本扬州邓氏女,父母早亡遂为苏州许氏女。么凤词人朱和羲侧室,咸丰辛酉殉粤匪难。

黄钧宰[清]

李鸿章[清]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刘子寰[宋]

宋建宁建阳人,字圻父,号篁塛翁。宁宗嘉定十年进士。尝从朱熹受学。能诗文,与同邑刘清夫齐名。官至观文殿学士。有《篁塛集》。

李隆基[唐]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葬于泰陵。

傅玄[晋]

西晋北地泥阳人,字休奕。少孤贫,博学善属文,解音律。三国魏末,州举秀才,除郎中,入选为著作郎,撰集《魏书》。后迁弘农太守。晋武帝立,用旧礼仪,改乐章,使玄为之词。封鹑觚子,拜散骑常侍,掌谏职。累上书言事,陈事切直。性刚劲峻急,不能容人之短。官至司隶校尉,以争座位免官。卒谥刚。有《傅子》。今存辑本《傅鹑觚集》。

尤袤[宋]

宋常州无锡人,字延之,号遂初居士。高宗绍兴十八年进士。历泰兴令、秘书丞兼国史院编修、著作郎、给事中、礼部尚书。立朝敢言,守法不阿。工诗文,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取孙绰《遂初赋》意,作“遂初堂”于九龙山下,藏书三万余卷。作《遂初堂书目》,为我国最早版本目录著作之一。卒谥文简。有《遂初小稿》、《内外制》,皆亡佚。清尤侗辑有《梁溪遗稿》。

长筌子[元]

谭嗣同[清]

谭嗣同,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少时师从欧阳中鹄,后加入维新派。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四岁,与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和康广仁并称为“戊戌六君子”。代表作品有《仁学》、《狱中题壁》、《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

李岳瑞[清]

张载[宋]

宋凤翔郿县人,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地。范仲淹劝读《中庸》,乃博览群书,而反求之六经。讲《易》京师,遇程颐兄弟,以为不及,于是撤坐辍讲,尽弃异学。登仁宗嘉祐二年进士。为云岩令。神宗熙宁初为崇文院校书。寻称疾屏居南山下,读书讲学。熙宁十年,以吕大防荐知太常礼院,以疾归,道卒。门人欲谥明诚,后定谥献。宁宗嘉定中赐谥明公。其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讲学关中,传其学者称为关学。有《正蒙》、《易说》等。

章孝标[唐]

唐睦州桐庐人,一说杭州钱塘人。宪宗元和十四年进士。除秘书省正字。文宗大和中试大理评事。工诗。

程颢[宋]

程颢(hào),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世居中山,后从开封徙河南(今河南洛阳)。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和北宋理学的奠基者。

赵友直[宋]

赵友直,字益之,号兰洲,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良坡子。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与祖必蒸、父良坡同登进士第,授桐川簿、迁知县事。帝炳祥兴元年(一二七八),父于广州抗元死难,友直冒死舆尸归葬,后隐居眠牛山,自号牛山子,学者称师干先生。事见清乾隆《绍兴府志》卷三一、五五,光绪《上虞县志校续》卷七。 赵友直诗,据清道光本《历朝上虞诗集》所录,编为一卷。

  • 上一页
  • 1
  • More pages
  • 36
  • 37
  • 38
  • More pages
  • 101
  • 下一页